学校微信订阅号,微信扫描关注阅读,单击进入学校腾讯微博。
招生二维码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期:2014-01-09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439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教育,即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等学历教育为主,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辅的职业教育,没有形成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应该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硕士、博士各层次教育中,在我国台湾就已形成了这样的体系,大陆还没有这样操作,但这必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眼下中职教育招生难,高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本科职业教育欠缺,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面临瓶颈,博士职业教育尚未开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已经对完善职教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1.2招生难与生源质量差同时存在

职业教育直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输送成千上万的技术人才,它的发达与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但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职业教育水平也不高,而且我国学历主义盛行,文凭在职业领域发挥较大作用,不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地位、职位升迁等关联,这就诱导社会成员普遍愿意接受高层次教育,相比之下,职业教育学历贬值,职业教育往往成为次要选择--不能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无奈选择,这和国外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学生升本名额限定比例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结果造成了招生难和生源质量差恶性循环,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3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职业的流动性将加快,职业结构长期稳定不变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从实践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真正培养具备熟练岗位技能、有发展前景的高技能人才。但眼下的职业教育大多依照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模式来进行,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生产一线的需要。我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从客观上看,缺乏足够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不够完善;从主观上看,教师的实践技能相当欠缺,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来源于本科、硕士层面的应届毕业生,本身就没有实践经验,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实践技能的职业教师恐怕连巧妇都算不上,又如何教会学生实践技能呢?

二、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正反因素分析

2.1传统观念限制职业教育的发展

文化传统,特别是沉淀在人们深层次心理结构中的隐形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选择。我国作为四大发明古国,本来应该强调教育的实用性,但恰恰相反,以培养技术类人才为目标的各类职业教育却一向受到鄙视。主流社会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而不是为了某些特定职业进行训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仍然较为深厚。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以及社会对于学历的高消费,也无形中助推了此类思想的蔓延,使得多数人对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者的教育,存在轻视的心态,家长往往不太鼓励学生报考职业院校,而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又助长了这种心态的发展,改变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久的努力,才能逐渐体现出效果。这对于亟待发展的职业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素。

2.2就业环境未能对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尽管我国《劳动法》明确要求建立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机制,并严格实施劳动力市场准入制,但缺乏操作层面的支撑,我国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普遍乏力,用人单位招聘时更多考虑的是用人成本,导致很多从未接受职业教育的廉价劳动力大量涌入第二、三产业,职业教育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而且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迫于成本压力,也愿意选择雇佣未受过职业教育的廉价劳动力,进而获取较高的利润。同时,在企业实践工作中,也不注重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仅依靠老师傅对青年职工的帮带,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有着足够的选择权力,必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缺乏动力,而不愿意分担职业教育成本。同时,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使大批预从业人员失去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紧迫感。并且,无证就业人员与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同工同酬,也使许多家长认为送子女上职业学校不合算。

2.3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教育前景较为广阔。

随着服务业在全球经济比重中的加大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正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正在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快速转移,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在2020年达到40%以上,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已逐渐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为代表的三大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急需大量的掌握包括数控技术、焊接工程、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技能型人才。我国每年有600万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但参加高级职业资格考试的不足10%,在我国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失衡,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正因为落后,才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性,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才能逐步从根本上改善人才结构,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4就业的压力,使得社会关注普通教育脱离社会的严重情况,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春天。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招工就业难这一对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上出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普通教育的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研究型人才,但需要量更大的还是技能型人才,当全社会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候。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2002年专科毕业生、2003年本科毕业生猛增,平均增长比例达到22.3%,平均每年增加64.8万人,持续的扩招,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给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国务院在2002年底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在全国职教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之后国务院又提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将扩招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从此迎来发展的春天。

三、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对策

3.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学位-博士职业教育系统性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我国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来看,职业教育应该是和普通教育并列的,不可厚此薄彼。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遵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和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根本。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弥补应用型本科教育不足的状况,可以将一部分本科院校从研究型转为应用型本科,同时,将一部分发展势头较好的高职,从专科提升为应用型本科,以此来完善职业教育链条;二是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实现中职毕业可以读高职,高职可继续攻读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可继续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在培养多层次职业人才的同时,也有力的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2科学规划各阶段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形成合理的人才层次,从源头上避免学历高消费。

发展职业教育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大量的基础技能型人才,而不能一味的求高求全,其职业教育的结构比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形成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避免出现普通教育导致的学历高消费和结构性人才过剩的状况。形成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应合理控制各层次的招生规模。如果本科层面过度扩招,不但会导致培养质量下降,而且会影响到高职的生源,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历高消费。只有确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压缩学术型人才培养规模,保证各阶段教育培养规模的层次性,才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指望教育部门单方面的来限制招生规模,社会用人单位也有责任按照岗位需求来选择人才,而不是一直期望高学历来充门面。在发达国家,高学历反而不好找工作,因为用人单位必须得支付高工资,而其本人不见得能给企业带来很大成效,很多岗位是专科或者本科足够胜任的。

3.3从主客观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是技能训练,每个职业院校都建有自己的实训基地,购买了一定的实训设备,但在技能训练方面还是有欠缺,一是每个职业院校的实力有限,很难建立整套完善的实训基地,二是规模太小,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改善的办法就是组建职教园区,实行主体开办、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管理法制化,可以在职教园区建立共享型的实训基地,汇集各职业学校的设备,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改变校校建实训基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格局。同时,要正视"双师型"师资培养存在的现实障碍,进而转变观念,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培养双师型人才是不太现实的,但外聘兼职教师确实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不但让实践教学紧跟社会实践,还能节约师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对兼职教师的评价标准,要以实践技能为主,学历职称为辅。

3.4对职业教育涉农专业重点扶持,将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争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适龄孩子能上职业学校,教给他们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就业,由"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带动贫困家庭稳定脱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同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转移就业,重点扶持职业教育中的涉农专业,将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从根本上扭转农业不强调技术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要规范各项制度保障,确保农村职教经费来源,大力发展县级职教中心。

3.5多方参与,开拓职业培训市场。

职业培训较之于职业教育,更能在短期内提升人们的职业技能,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符合我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的基本国情,而且职业培训的实施主体多样化,既可以由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实施,还可以由社会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实施;坚持多方参与,大力开拓职业培训市场,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提高职业技能,从而减少失业。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逐步改变职业培养以国有力量为主的单调格局,大力扶持以民间资本参与到职业培训领域,从简化审批、减免税费等多方面进行政策引导,积极探索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鼓励多方参与职业培训的同时,要通过对办学标准的严格把关,来确保职业培训质量,促进职业培训市场的良性循环。

 


核发:0 点击数:439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